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5章 川藏线上的背包客 (第2/2页)
就将撒蓝碗留下了。 后来老专家轮班过来,他一看见柜子上的这碗,眼睛都看直了! 老专家又叫来了老专家。 这被叫来的老专家又把老馆长叫来了。 他们为了确定,连夜又跑到景德镇,亲自看了那一片从御窑厂地层中出土的撒蓝残片,这才将这东西确定下来。 为了表达歉意,后来商店又给老太太补了200元,还给了一面锦旗。 扬州博物馆,那件元青花反白青花龙纹瓶也一样,都是从民间流过来的。 司机楚大哥的生意是黄背包,这也是早些年的叫法,特指内地人背着小包,来藏区收购东西,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叫了。 华强北也有很多背包客,不过那是倒腾手机的。 那种背包客和这种黄背包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那个年代,天路未成,藏区地理偏僻,也没有随处可见的银行,大家唯一认可的东西就是现金。 黄背包徒步深入,从各个牧民家中收购老蜜蜡,老唐卡,老佛像,老天珠。 以及其他老的金刚杵,转经轮,嘎巴拉,舍利塔等等法器。 要是来一趟,包里不带足现金,万一碰到好东西或者碰到同行了,那就哭吧。 明明只要买回去就能翻数十倍,可就是因为包里现金不足,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等再过来的时候,东西早就被人截胡买走了。 所以,那时候凡是干这种黄背包生意的,包里不装个几十万现金,你都不好意思来。 随着科技进步,微信支付也普及了,这种现象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潘家园摆地摊的很多,尤其是在四区大棚东北角那块。 那几个老哥天天摊子也不看,整天在那打牌吹牛逼,就是有人来买东西也是爱答不理的。 少有人知道的是,头十几年,那几个人也是早期来往藏地的黄背包之一。 现在只不过是钱挣够了,又闲不下来而已。 那几个摆地摊的,我估摸着卡里最少有九位数的存款......他们微信里的客户也都是些大老板,大明星。 人们常说潘家园卧虎藏龙,说的也是这类人。 我和司机楚大哥聊的很投机,当得知我是在潘家园开店的时候,他眼里露出一丝精光。 “兄弟,有没有兴趣开开眼?” 他说让我开眼,而不是掌眼,这就代表他本身已经看透那件东西了。 能让这种资深的黄背包都忍不住炫耀的东西,那肯定也不会是凡品。 初次见面,没有对外人一丝防备,反而直接开门见山的说让我开开眼。 这就是那些大藏家的魄力。 “行啊,楚大哥,有什么好东西,就拿出来让我也开开眼吧,天珠,稀少的藏传佛像,还是某些高僧的人骨法器?” 他将车子靠边,停了下来。 “嘿嘿......都不是。” “哦?那还能是什么?”我兴趣也被勾起来了。 他俯身小声的说:“唐代的布货......” “布货?唐卡?唐代的唐卡!”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乖乖,真的假的! 现在就算是没署名的一张宋画,都随便能卖到上百万。 唐卡这东西本身有很多矿物颜料构成,算是有机物,越是年代久远的,就越难保存。 我印象中,好像还没在拍卖会上见过唐代的矿物唐卡。 先不管唐卡上面的内容是什么,要是真的到唐,那就厉害去了。 “怎么样?小兄弟,是不是开眼?”他有些自豪的说。 “肯定啊,东西在哪呢,快,拿出来让我开开眼。” “别慌,咱们在往前开点,那边地方偏,没什么车,那里更安全,到那在看也不迟。”说着话,他又重新发动了车子。 “楚大哥,不知道我这么问你方不方便回答,虽然都是行里人,但我也挺好奇的。” “你这件东西花了多少钱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