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4/5页)
虎儿来看母亲,王珞对生母的看重,让良国公对崔氏更好了,王夫人都动了让崔氏再嫁自己娘家子侄的心思,她娘家子侄也有几个跟崔氏年纪相当的,就算有妻子也无所谓,可以离婚再娶。 但想到王珞和郑玄,王夫人又压下这念头,要是鳏夫王珞说不定会答应,但是如果是休妻再娶,王珞肯定不会答应。别说是王夫人,就是林氏都在想让女儿再嫁。女儿虽然比不上以前听话,可她现在手头有钱啊,如果能把她嫁到林家,女儿手里的钱不就是自己的吗? 王珞早预料到王夫人和林氏会打阿娘的主意,所以想让阿娘在家里住上几天就去别院的,但是还没有等到她把崔氏接走,就有人上门提亲了。提亲不奇怪,崔氏离婚后,良国公府上几乎每天都有提亲的人。 不提崔氏是王珞的生母,光凭她手里的那些嫁妆就让很多人心动了。但是提亲的人大部分不入流,连良国公都看不上,更别说王珞了,但这次提亲的人身份却有点不同,此人是左龙武卫大将军赵翀。 第147章 提亲崔氏(中) “左龙武卫大将军?”这官职让王珞怔了怔, 这人在官职上应该跟郑玄是平级的吧?大夏已许多年不起大战事, 武官地位颇低, 能世代为武将,又能手握重权的,也只有镇国公府一家了,别的武将在朝堂上几乎都没什么声响,王珞也没听陈司籍提过这人。 她问陈司籍:“你知道这人吗?为何我从来没听郎君提过此人?”这人会来提亲,显然目前没有妻子,她跟郑玄就想给阿娘找武官,郑玄还希望找个官职高一点的,为何从来没听郑玄提过这人?“莫非此人是世家子、儒将?”不然怎么取名翀?王珞怀疑她阿娘都不认识这个字。 王珞以前也是不认识的,她一个假洋鬼子, 怎么可能认识这么复杂的字?直到跟郑玄订婚, 有了陈司籍辅导,她才渐渐认了些生僻字。王珞这会正带着儿子、阿弟来崔家看阿娘。王小四抱着虎儿去花园玩耍了,王珞跟崔氏正在屋中闲话, 听到有高官来提亲,王珞很是惊讶。 她倒不是觉得阿娘配不上高官,只是时下高官大部分年纪都很大了, 别人都觉得阿娘是有外孙的老妪了,可在王珞看来, 她娘才三十出头,正是女人一生中最有丰韵的年纪,怎么能嫁个老头子呢?所以那种五十多岁的人, 她看都不看个人资料就否决了。拒绝了几次,大家也都知道她底线了,年纪起码要低于五十,最好是四十五岁以下。这位赵将军能将资料送到她跟前来,就证明他年纪在五十以下。 陈司籍摇头说:“他不是世家也不是寒门,他只是一介鄙夫,家中祖辈都是佃户。”这样的人郎君又怎么可能看上? 王珞闻言有些惊讶,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世家和寒门的界限大体是不可逾越的,但也不乏寒门跨越阶级的例子。寒门也不是普通百姓,他们只是因祖辈无人当官而门第微寒,并不是说他们家境很贫困,能称之为寒门的,大部分家境都颇为富裕,起码也是家里有点土地的地主。 而古代最常见的老百姓是绝少能跟寒门一样,实现阶级跨越的,因为这些人几乎世世代代居住在一片地方,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从来不会有人去想要突破。纵观华夏数千年,真正贫民出生的草根皇帝也只有一人,那也是封建皇朝后期了,现在的大夏还是士族的天下,这种情况下这位赵将军能出头就极为不容易了,这种素质可以说极优秀了。 王珞饶有兴致的问:“他是怎么当成了左龙武卫大将军?” “他家世代是佃户,二十多年前他家乡大灾,他带着父母乡亲逃难,赵翀生来悍勇,竟然能护着父母乡亲逃到了京城。恰巧遇上了微服的圣人,圣人见他孝顺悍勇,就让他做了自己马夫。赵翀这名字也是圣人给取的,他是圣人一手提拔起来的。”陈司籍也很奇怪赵翀会来提亲,赵翀是立场坚定的保皇党,向来不站队。 崔氏也听得入神,她也是第一次听说赵翀这人,但莫名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 王珞问:“他妻子呢?去世了?他孩子呢?他妻子是什么身份?” 陈司籍回想了一会说:“他妻子是他父母为他定下的,逃难的时候跟他们一起逃到了京城,两人好像生了六七个孩子?”陈司籍有些记不清了,“那些孩子肯定都成亲了,他妻子去世已经很多年了。” 崔氏奇怪的问:“那他为何迟迟不续娶?” 陈司籍说:“他妻子去世那会,有人想把女儿说给他,他拒绝了,说想娶个世家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