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2/3页)
当是任务,去了才知道当地有多好赚钱,于是不用说,六个儿子全去了南省。 因为人多,老油头也跟着去照应,左来右去就干成了包工头。手里有了积蓄,重新翻修了房子。现在又有机会摆在眼前,便是上头的大老板松口,为了绑住这些包工头,允许他们凑份子,投钱到项目里。 南省的房价怎么个涨法,他们是看在眼里的,谁不想投钱,但他们那几个钱,单独干是说笑话,根本不可能。投钱也难,根本没人开这个口子,不是特别过硬的关系,谁会把份额让出来给别人赚钱。 现在是捞到了个小开发商,几个包工头一起去谈,才均了一点出来。对别人来说是毛毛雨,对他们来说是押上全家的积蓄赌一个未来。 李巧一直以功臣自居,要不是她逼迫,家里也轮不到这种好事。所以她问这些,马建设也不好随意打发掉,告诉她,“爹说还要再想想。” 老油头思来想去,直奔老书记家里,他儿子在外头有大出息,总比他们要看得准。 南省的事金明天还真不太清楚,不过他赶紧让位,让老油头陪着长辈打牌,吩咐儿子去把舒雨叫回来。 金阳跑出去叫人的时候,老油头便埋怨道:“你们要盖房子,也不跟我说,这钱还叫外人赚了去。” 金外公只是笑,“都是明天不会办事,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叫他敬你一杯。” 老油头没了话说,想到一会儿镇上的干部要来,便想请金外公作陪。 金外公推拒道:“你该叫村里的书记去作陪,叫我去像什么样子。再说我这一大家子人,也走不开。” 那头舒雨回来,听到他们竟然想在这个时候投钱到南省的房地产项目里,不由得惊了一下。想了想才道:“您想想现在的房价,已经很高了。” 老油头得这句话回家,又招来儿子商量,意思是不是算了,放弃这次机会,还是求个稳妥。 儿子各有小家,都得回去商量,李巧听说,跳起来指着马建设的鼻子骂,“她不安好心,是怕咱们家赚钱多,超过他们家吧。” 又跑到公爹面前,死活要投资,又说舒雨是见不得她过得好。这一闹,把几个儿子都闹得心动,弟媳妇说的似乎有道理。 “就是啊,爹,要是明天哥说的,也就算了。舒雨一个小丫头片子说的,也能信?” 老油头用烟竿敲敲桌子,“懂什么,人家是大学生。” 哦,一屋子人不作声了,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很高的。特别是重点大学,他们倒是不敢再说舒雨不懂的话。 但李巧说的也有道理,万一是舒雨故意的呢? 李巧倒也没白闹,提出分家产,愿意投的就用自己的这份去投。老油头一想也是,本来就分了家,之后去做包工头才又将家里几个儿子捏在一起,家里几个儿媳妇都怕他拿钱补贴小儿子,趁这个机会,分开也好。 镇上的干部果然来了,但没想到在路上遇到省城的干部,一打听才知道是去金家拜年。金家有个老华侨,在国内捐钱捐学校,领导那里都挂着名,听说人家回来过年,可不得来看看。还有金明天,那也是数得着的人物。 打听完,镇上的干部赶紧叫车子跟上省里的车子,一起去金家拜年,等从金家出来,才顺道去了一趟老油头家里。 老油头倒没什么,他一个老农民,能有今天的日子就很好了,人家凭着本事论先后,他也没什么可说的。再说了,老金头也是老支书,他没什么不服气的。 倒是李巧气得哭了一场,搞得马建设都莫名其妙,都答应分家之后拿自己的钱投资了,她还有什么可哭的。 一大家子人过完年回到京城,舒雨刚上班没几天,就有人从楼顶跳下来。吓得公司的员工一整天都结伴出入,不敢单独从大门口经过。 都以为是个例,总有人想不开,你怎么拦。 没想到又出事了,一连跳了几个,大家才知道楼下炒外汇的崩了。 齐俊脸色煞白的跑来找舒雨,外汇崩盘,他以前认识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套进去了。 “这不叫套,炒股票才有套的机会,大不了炒成股东,用时间换,还有机会换回来。炒外汇再加杠杆,这叫崩盘,炸仓,总之是一把清干净,什么都没了。” “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