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5节 (第1/3页)
可这几个记者是不是太过份了,人家为国争光,你们倒好,专扯国家后腿。虽然不是商业间谍,但行为比商业间谍还可恶。 再往下,老管原本轻松的语气一沉,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对错自有法律裁决。但等知道这几个童工是怎么来的之后,心情十分沉重,下一篇会继续报道,详细介绍案件,以及案件中出现的童工由来。 第201章 说和 读者看得挠心挠肺, 只能庆幸报纸是日刊,要是杂志, 那不是得等一个月。 童工的事先不谈, 一篇报道让三位记者都出了名,虽然没点出全名,但蒋xx, 王xx, 蔡xx加上照片, 足够让同行猜出这三个人是谁。 读者当中看热闹的, 虽然谴责的特别大声,但心里反倒没有那么大的触动, 因为很简单嘛,将心比心一下,一百万美元,谁能不动心。况且已经被抓了, 也不需要他们去打抱不平。 但在同行当中的热度, 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三个媒体人不管能不能全身而退,都已经名誉扫地,各自单位都发了公文,将其开除。 而在深城, 三个媒体人吐口说出真话,洗清了商业间谍的指控。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栽赃企业以讹诈一百万美金是什么罪名,未遂又是什么罪史? 犯罪的形式太新, 法律里能靠得上的似乎是敲诈,可是要按敲诈定罪,一百万美金就算是未遂,不说无期,十年八年管够。 鲁建桥因为童工问题,是铁板钉钉的犯罪行为,而他听说三个媒体人是为了一百万美金,才干这件事,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是该哭,他们把自己排除在外,还是该笑,幸亏把他排除在外,否则罪名更大。 九二年的法律,特别是在商业法律上存在诸多不够完备的地方。所以当时的商业犯罪通常只能往现有的法律上靠,这一靠往往就会判的很重。 但也能例外,比如说和当事人达成谅解,同意轻判,那警方就好处理的多。 谁也没想到,来说情的是老管。 舒雨倒不惊讶,毕竟是同行,别看是老管曝光他们,但真让老管看着他们坐牢,也不忍心。 老管确实不忍心,所以才同意代人传话,“那些人估计是活动也活动过了,找人也找过了,该找律师打听的,也打听过了,终于知道厉害了。” 舒雨“噗嗤”一笑,“知道厉害就好。” “可不吗?那边说,只要你能放他们一马,以后他们看到莉莉丝的名字绕道走。说真的,他们那群人心高气傲的,能服软相当不容易了。”老管也觉得,三个人工作都丢了,如果还要毁掉一辈子,是不是太过了。 “心高气傲?是说面对中国人的时候吧。我看他们在美国人面前,挺会装孙子的嘛。” “你呀。”老管无奈的笑了。 “让他们写认罪书,写了,我就写谅解书。”舒雨也没想过让他们坐一辈子牢。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或者说在人类社会吧,除了明面上的规则,也有一套潜规则在地面之下运行着。两条规则相辅相成,事情才能成功,一条规则没办好,另一条办的再好,也没用。 明面上,你可以找法律条款把人按死,但真按死之后呢,你的名声也完了。因为你违反了私下的潜规则,所有人都会觉得,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把人搞死,你这个人冷酷无情无理取闹。 谁还敢跟你合作,谁又敢来你公司上班,是不是上班开个小差,你也要把人送进去? 当然,会觉得这是小事,倒真是中国国情,如果这三个人拿刀来砍人,就是判死刑,也不会有人替他们说话。但商业上的行为,大家就默认,你可以搞到他们丢工作,但把一辈子搞进去,就过界了。 所以舒雨也不意外有人会来说情,也想好了这件事该怎么办。 舒雨的爽快,倒叫老管惊讶极了,还以为舒雨不会这么好说话呢。毕竟年轻气盛嘛,又是年纪轻轻赚了大钱的老板,心气多高都不奇怪。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答应了。难道是我老管的面子? 典型中年男人的三大错觉,我在外头很有面子,我老婆很爱我,我感觉事业还可以再进一步。 三个媒体人原本以为自己完了,之前太过自信,压根没想过会被对方察觉,更没想过会落到这个地步,连个口供都没串通好。警察一审,用商业间谍一吓,他们就直接招了。 原以为这事不大,又没真的干成,不过就是未遂,而且法律里都不见得能找着对应的条款。当作商业纠纷,也有得争。 结果事情一步一步朝着最坏的方向滑去,单位直接发出公文开除是第一击。第二击是对方律师找到律法里的敲诈条款来对应他们的案件,如果成立,按金额至少十年以上。 蒋记者一夜白头,此时悔到肠子发青也晚了。夜深人静之时,也曾对着自己的脸皮直接呼巴掌,人家上怼美国议员候选人,直接干翻换人,中怼亚历山大,让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