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节 (第3/3页)
是有些创业人,如果特别有社交天赋或是演讲的天赋,会让投资人对他们更有信心。那么谈条件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弹性。 n基金的人来也就罢了,带一个记者来也算了,记者又带一个助理算怎么回事。瞧他这张嘴,都快把话说完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是创业人,在做演讲呢。 阿尔文只好强行插话,“郑升先生也是中国人吧,不知和舒小姐还有比尔认不认识。” 在他想来,他们肯定是不认识的,然后再从容将话题转到今天真正的主角身上。 许然也早听的不耐烦了,不过他的不耐烦,更多的是出于可怜,可怜郑升要用这种方式来博取存在感。 此时听阿尔文开口,自然而然的接上一句,“认识,我们是中学校友。” 众人俱是一愣,这也太巧了吧。 阿尔文更是愣住了,“贵校出了这么多的人才,改天一定要帮我再多介绍几个朋友认识。” “可以。”许然见总算打断了郑升的话,心里一阵舒畅。 话题转移到许然的身上,多是询问莉莉丝的发展规划,以及融资之后怎么扩张怎么花钱。 许然将目光转到舒雨身上,莉莉丝的决策,和发展路线,基本上都是由舒雨决定的,许然只当自己是个工具人。 舒雨自然是接上话题,侃侃而谈。 郑升也明白了,原来这俩人是来拉投资的。他们的生意本来就做得很大,要是让他们融到资,那不是更要一飞冲天? 大家交流的十分愉快,然后慢慢涉入到目前的分歧之中。莉莉丝分设好几个公司,中国的工厂,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听说中国还在规划一个公司将产品铺到中国市场。 那么他们要怎么投,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莉莉丝整合一下,成立一个集团公司。根据集团公司估值,并确定最终的投资比例。 莉莉丝之所以会搞成现在这个闲散的结构,主要是当时中国的投资政策,还有舒雨一直在学校没有毕业,很多事情只能将就一下。 成立集团势在必行,而且一定是在中国,这些投资集团都没有异议。他们有异议的,是中国公司的估值太高。 在他们看来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城市人口占比少,大部分是乡镇人口,根本不是莉莉丝的目标客户。虽然莉莉丝在欧美是物美价廉的时尚代表,但在中国,这个价格还得是高收入人群才能负担得起。 舒雨据理力争,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以及现在的经济转型,最终会带来更多的中产阶段和新贵。 “好吧好吧,我承认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觉得达成这个愿望可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但我们愿意为才华横溢的人,给出更多的溢价。但不止这一个问题,关于合同,实在太过苛刻。” 投资公司给出的合同,里头的陷井全被莉莉丝挑出来不说,还加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条款。 为了防止创业者被踢出公司,甚至列入了创业者的投票权是股权的十倍。如果这么算,他们就算只有百分之几的比例,也一样能牢牢掌握公司。 如果他们一直能领导公司赚钱当然没问题,但如果出了问题,他们希望换人的时候呢,这一条就直接堵死了换人的路。 类似这样的条款还有很多,让他们的律师都生出一种,原来中国律师也很厉害,果然不能小瞧天下英雄的感慨。 没人知道,这些全是舒雨加的,根本不关律师的事。 舒雨一笑,“如果融资的结果,是最后我们掌控不了公司,那我们会慎重考虑。” 说白了,莉莉丝现在势头很好,一直在稳步发展,没有融资最多发展的慢一点。不是他们找到投资公司,要融资。而是投资公司自己找上门,想用投资一起赚取利润。 这一下点到了死穴上,随着饭后甜心端上来,话题再一次中断。 对于合同条款,郑升是一点都听不懂,但他能看懂舒雨非常的强势。这让他在羡慕之余,越发的嫉妒。 话题又回到了餐具上,还是郑升的吹捧,什么贵族礼仪,什么贵族传承,里里外外的意思,是中国极度缺乏传统和礼仪,腔调真是和后世某些人一模一样。 这话拿来吹捧一下英国也就不计较了,吹捧一个建国时间还没中国随便一个家庭祖谱长的国家,脸皮不够厚,真的不行。 被吹捧的人却一点也不觉得肉麻,反倒是觉得搔到了痒处,浑身舒坦。比吹捧他们有钱可舒服多了,毕竟他们是真的有钱。 有了郑升热场子,气氛重新热络起来,好几个人开始了闲聊。 “苹果是不是找过你,要我说,这是一家没什么价值的公司,如果是我,我根本不会持有他们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