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4节 (第3/3页)
还可以讨价还价,不如试试,试试的结果,就是合同真的改动了一点点。 知道合同还可以改动的情况下,无疑给其他人打了一针兴/奋/剂,开始用最大的热情逐字逐句的看合同,找到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想着可不可以修改,该怎么谈判修改。 谈合同当然不是舒雨出面,自有燃犀基金的工作人员出面。舒雨的要求是,激发员工谈合同的热情,允许小范围的改动。要让员工明白签定合同的意义,也让他们提前了解,什么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免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就当是提早实战演习。 有几个项目前景不错,就因为培训班成绩不合格而被筛掉的,又私下找到许然说情。结果许然这回不仅没答应,反而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你们知道创业有多难吗?真以为拿着钞票就能成功?典型的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想要创业成功,不比唐僧取经更轻松,九九八十一难你们当说笑话呢?不谈未来的苦头,未来需要学习的知识,才开始你们就掉链子,连学点保障自身权益的东西都不行,还能指望你们创业?老实回家带孩子吧。” 怼完人神清气爽去找舒雨邀功,“你看我说的怎么样?” 舒雨竖起两只手的大拇指,必须点赞。 这也是舒雨想说的,不过明显许然说出来的效果更好。 最终第一批投资计划出炉,一共三个人得到签约资格。按舒雨的判定标准,培训班成绩合格,项目有前景,以及创业者自身有想法和能落地的计划,包括创业者以往在公司的表现优良,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那些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就吊而郎当的人,计划书根本到不了舒雨的案头,直接就被郁远志连同业绩考核评分一起退回去。 连上个班都不行的人,还指望创业,省省吧。 三个创业者,第一个是林华,他的超市计划得到燃犀基金一千万的投资,可以说是标杆式的项目,不知多少公司内外的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第二个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因为发起项目的人,只是工厂里的一个工人。一个二十八岁的女工,也是最开始进入工厂的老员工,几乎月月拿到最高的加班费,也几乎年年都拿优秀员工。 中国人有比较好的人人平等的观念,女工的身份倒不是引起争议的关键,关键是她要开火锅店。 很多人的计划书都围绕着餐饮做文章,毕竟民以食为天嘛。但为什么是火锅店雀屏中选,而不是西餐厅,海鲜馆子呢? 舒雨都懒得搭理这种问题,“西餐厅没问题,海鲜店也没问题,问题是他们的计划呢?找什么样的主厨,什么风格的装修,开在什么地方,消费水平定在什么档次,统统没想过。连成本都核算不清,这不叫创业,这叫白日梦。” 反观这位女工,自己就是厨师的女儿,也是地道的蜀人,炒得一手好底料。需要多少钱,客人定位,消费水平,甚至怎么做活动都想好了。 主打在深城打工的外地人,想念家乡味道,以平价为主,量大便宜适合工友聚餐。 舒雨在工厂的食堂,亲自看着她炒出一锅底料,加水烫料,围着一桌人,都来品尝打分。做餐饮,说一千道一万,味道最重要。 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味道好,几乎就是无敌的存在。 而火锅的包容性强,不辣的蕃茄锅,鸡汤锅,菌菇锅,微辣的清油锅,重辣的牛油锅,甚至鸳鸯锅,什么选择都有。 舒雨加了一个建议,配上烧烤,直接将火锅和烧烤两大国民饮食一锅端。 最重要的一点,女工几年内存了一笔积蓄,愿意全部投入火锅店,而不是仅仅凭着计划书就张嘴让舒雨全投。 虽然这笔钱不多,总共六千块,但至少代表了她的决心。也因为这笔钱,舒雨跟她签定的合同,是最宽松的,留给她的份额也是最多的。 这让林华一度后悔不已,早知道这样,他就不该买房。 第三个创业者是老张的滚轴溜冰场,老李和老万,终究是没陪着他一同创业。他之前想过的旅游公司,在重新做计划的时候被自己给否了。 最终选择这个项目,当然也是因为他有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年轻人有社交玩乐的需求,也舍得花钱。但正经场地不多, 他就想找一个正经给年轻人玩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觉得滚轴溜冰场不错。即能锻炼身体,又能玩乐,还能学点溜冰的技术。 而且他相信,深城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肯定有大把这样的需求。 于是他越想越觉得靠谱,跟打了鸡血一样,全身的干劲都冒出来了。就连培训法律知识这种对他们年纪稍大的人来说,很费劲的事,也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