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节 (第2/3页)
的,才是外资企业,和老板是什么国籍无关。 他甚至知道是谁去举报莉莉丝的,于是想拿这件事,给舒雨卖个好。 没想到舒雨直接摆手,“不必了,是谁并不重要,身正不怕影子斜。莉莉丝很早便在美国注册,而且拿出真金白银在中国投资,每年结余的外汇更不是假的。谁要是能做得到,大可以效仿嘛。” 于总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马上就堆出笑脸,“还是舒总大气,我等所不能及啊。” “谈不上,没时间跟闲人置气而已,咱们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人,你说是不是。”舒雨顺道捧了一把于飞。 于总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终于说出他的来意,对于舒雨的投资基金很感兴趣。 他很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好项目都缺资金,怎么舒雨要把资金浪费在这些费劲的事情上。 南省的情况难道不值得她投资? 舒雨心中一跳,知道关键的一环来了。 “我刚才也说了,房地产是大进大出,借别人的光压了一笔钱在里头,再进去就得另起灶炉。你也知道的,这里头的事太乱了,没有得力的人手,或是亲历亲为,哪里敢往里砸钱。” 舒雨的基业始终是在莉莉丝,这一点人人都很清楚,她不可能花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上。 于飞心思一动,正愁不知如何开口,这下有了计划。 “现在民间借贷也很繁荣,好些人手里有钱,又没时间去做项目,干脆把钱贷出去,搞不好比自己做项目赚的还要多。” 舒雨眼皮子一跳,笑道:“于总说的这种,没有法律保障吧。” 于飞呵呵的笑,“借贷关系是要签合同的,怎么可能没保障。再说也有专门打理这些的机构,按固定点拿利息,什么都不用操心。” 舒雨也跟着笑,难为对方把高/利/贷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我考虑考虑吧。” 干脆用了个拖字决。 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有了民间借贷的土壤,最开始的原因其实是民营企业在银行根本贷不到款,现实的无奈催生了民间借贷。开始的民间借贷其实也没什么,一个出钱一个出比银行要高的利息。 但时间一长,就有人嗅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高/利/贷随之孕育而生。 高/利/贷其实就是中间商,一手按比银行高的存款利息吸纳高息存款,一手按比银行贷款利息高的利息放出贷款,坐收中间差价。 万一要是爆了,他们就直接跑路,留下一堆拿不到存款的老百姓。 不爆就更好,美滋滋拿着高额差价,躺吃躺喝。 当然,也随之催生了不放贷,只骗了存款就跑路的骗子。 于飞不会无缘无故提到这个,查,一定要查清楚。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于飞从今年开始,借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南省的项目里。他自从在舒雨这里套到消息后,开始是拉煤老板入伙,利用管理能力撬动这笔资金,实际上只能赚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大头终究是人家煤老板的。 开始的时候可以满足他们的胃口,毕竟他们只是管理层,一下子赚到这么多钱,可以说是有了第一桶金。 但他们满足了吗?显然是不满足的,开始借钱投入,亲戚朋友那点小钱他们还看不上,最后找到高/利/贷也就不稀奇了。 高额的投入就有高额的回报,虽然回报都在帐面上,但他们喊一声,就能来百八十个接盘的,随时可以落袋为安。可他们讨论几回后,都觉得形势一片大好,特别是刚刚的南巡讲话,简直能奠定再涨十年的基础。 现在抛,怎么可能,甚至还想再加大投入。 n基金也是看到这种火热的景象,毅然投入资金。用在中国市场上赚到的钱,在中国市场进行活动,想想都美滋滋呢。 夏明安静的等着舒雨的进一步吩咐,没想到,她只是看完之后,轻笑一声,“就这样吧。” “那边于总提了几次,似乎是想再和您见面。” “找机会推掉,我答应过员工的事,不能食言。”舒雨一指旁边的创业计划书,堆的都快成一座小山了。 “有你的吗?”舒雨顺嘴问道。 夏明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