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节 (第3/3页)
家电商城, 两家店开的火火红红, 虽说卖家电的商家越来越多, 但都撼动不了他家的生意。 延长营业时间,让老百姓下了班也能来逛街买东西, 给工作和周末不休息的人提供了便利。 提供有偿的送货上门以及安装服务,花一点钱总比自己找人搬运,又找人安装方便的多, 再说商家的收费一点也不高,甚至比客户自己单找还要便宜。 一个月内包换, 三个月以内包修, 就算过了三个月,如果出了毛病,商城提供有偿维修服务。 总之在上千万人口的京城来说, 总有一部分舍得花钱买服务的人, 于是可想而知家电城的生意是越来越好。 丽姐的服装店就在家电城的附近,其实也就是以前天长地久的总店附近。她每次路过都忍不住想进去看一眼,但又不敢进去。 等到今天再次路过的时候, 格外密集的人/流还是让她忍不住停下脚步,走了进去。 “给我来一本。” “我也来一本。” 这么密集的人/流竟然不是新上了什么家电, 而是排队买一本杂志。 丽姐顺手排队买了一本,同时有点奇怪, “你们家电城还卖杂志啊。” 收银员根本没功夫回她的话,但没关系,排队的顾客正愁找不着人聊天, 立刻接上话,“不是他们要卖,是客户强烈要求的。” 丽姐付了钱,回头道:“大哥,啥意思啊,我咋听不懂呢。” “你不知道啊,那咋也跟着排队呢。”大哥摸摸头,不懂了。 丽姐讪笑道:“这不是看着人多,凑热闹吗?” 大哥哈哈大笑,“没事没事,反正一本也没多少钱,里头啊,讲出国的事呢,我姑娘早上出门的时候叮嘱再叮嘱,让我一定买一本回去。” 丽姐拿到杂志“啊”了一声,“讲出国的啊。” 她可没那想法。 排在顶后头有人听到丽姐说话,立刻招手,“大妹子,你不要的话,卖我成不。” “谁说我不要,我也看看去。”不管自己有用没用,有人抢那就必须不能让,丽姐赶紧将杂志抱到怀里,匆匆离去。 回到自己的小店,她的生意其实也不差,毕竟是靠服装起家,眼光一直都在。只是生意再好,和曾经的巅峰一比,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每次想起,都觉得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可事实才过几年而已。 家电城里的负责人是舒雨的舅舅,可想而知这又是她的新产业之一。如果……丽姐深深叹了口气,知道已经没有了如果,在这声叹息声里翻开杂志。 吴县的缝纫机厂里,好几个家属收到了从京城寄回来的包裹,不用说也知道是跟着金明天去京城的那批人。一共招聘两回,走了二十来人,工资加提成,几乎月月过百,不知羡煞多少人。 “张主任,您在家吗?”其中一个家属拿着本杂志敲门。 “在家呢,还什么张主任,叫老张就成。”曾经的张主任守着缝纫机厂的一摊子事,愁得头发都白了一半。到现在厂子里一小半的职工自谋职业,剩下的还在厂子里混着呢。 “我们家老程让我一定把这本杂志交给您,也没别的事,我先走了。” 同样的事,在家属楼里传递着,有关系好的直接拿着杂志翻开,“人家上头还有电话和地址,这能是骗人的吗?你知道这杂志谁办的,舒雨的婆婆,就是金明天的亲家。人家那么大一老板能骗你,待在家里人都给待废了,赶紧打电话问问,不行我借你路费。” 小小吴县的缝纫机厂只是一个缩影,许多效益不太好的厂子,已经下岗的厂子,都收到了这本杂志。有的是熟人寄来的,有的根本不知道是谁寄来的。 反正杂志上刊登了电话的工厂,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咨询电话就没有停过。 吴县几家曾经通过邮寄购买过小状元教辅材料的人家,都收到了新的生活杂志。拿到手一看,上头还有一张打印的信笺,说明他们是被抽中的幸运客户。谁都喜欢不要钱白送的东西,赶紧带回去看看。 这一翻,就停不下来,针对的正是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针对家长的,啧啧,还有心理学呢,瞧瞧人家这专业的,真是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