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2/3页)
喝。 “哈,你可真是细心。” 秘书抿嘴一笑,默默的想,我倒是想和你一样,但是不行啊。 终于将咖啡喝下肚,舒雅问道:“你们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是有个主意,不过可能得看具体情况,路晁对这块比较熟,等会儿看他怎么说。”关于工厂的事路晁比较熟,有姚荣光在,想打听也很容易。 她能出主意纯粹是因为,用不了多少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工厂,几乎所有商品,不分门类的都在中国制造。有些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有些则是代工。 既然姑太太只是想保有艾伦品牌的名字,那么工厂设在中国还是美国又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将工厂搬到中国,还是找中国工厂代工,都算是一个破开局面的办法,总比现在僵持着好。 更何况,对于中国来说,现在亟需大量制造业进入,才能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可做。美国工厂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国工人得到工作,简直是双赢。 至于美国工人,连美国资本家都不关心,中国人又何必替人操心。 这一谈到了晚饭时间他们才出来,姑太太一出来就握住舒雨的手,“这小丫头,真正是个头脑聪明的。当初看你的设计图,就知道必是兰心慧质,如今才知道,说兰心慧质都小巧了,得说胸有丘壑才对。” “姑太太过奖了,我也就是随口一提,许然没想到纯粹是灯下黑,自己整天做的就是这件事,反而想不到。” “唉呀,都是自己人,夸来夸去显得生份,我都饿了,赶紧上菜。”许然看出舒雨的尴尬,赶紧让大家落座。 姑太太看着舒雨和路晁自然的坐到一处,心里大呼可惜,看了一眼许然,心道这个傻孩子。算了算了,傻人自有傻福,随他们年轻人去吧。爱情这东西,强求不得。能有这样的朋友,已经是运气。 “你们刚到,肯定得倒时差,吃完饭早点睡,明天让哈里带你们去大卖场看看。”姑太太对大卖场那是赞不绝口。 “扭腰不止我们一家大卖场,明天让哈里带你们到处走走。”许然说话。 哈里举手示意明白,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巡视卖场,协助卖场经理解决问题,以及解决商品从中国到美国,从入关到卖场的一切问题。 “但你们是最特别的一家知道吗?”姑太太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吃过饭,大家开始打呵欠,连下午喝的咖啡都没能阻止他们的睡意。 第二天一早,哈里带上三个女人去看大卖场,路晁和许然看样子已经有了主意,准备去和工会接触,试探对方的底线。 “这一路上没什么人呢。”秘书有些奇怪。 哈里挠挠脸,“市中心步行的人会多一点,一旦出了市中心,很少有人会在路上走。前头就是购物中心,大家都是开车过去,到那儿你们才能看到人。当然,能和中国人口密度相比的,只有扭腰的市中心。” 美国虽然地广但人口也是聚集在几个大型城市,城市里的人口密度并不低。但他们有大量的郊区可以用来居住,并且许多人都有车辆可以当做代步工具,所以生活的方式和中国人极大的不同。 哈里是去过中国的,因为许然的原因他还在学习中文,只是进度太慢。 秘书对语言倒是有些心得,于是跟哈里聊起怎么学习,“你得找人练习,要有语言环境,不说是不行的。” “你在中国是怎么找人练习的。”哈里问道。 秘书很是得意,“我守在酒店门口,看到外国人就问他们要不要购物或是去景点,我可以当翻译,购物还能帮他们还价,不要钱。” 连舒雨也是才知道,她是这么练习的,难怪许然说在中国的环境下,能够将口语练习的这么流利,必然是聪明人。 听舒雨夸奖她,秘书不好意思道:“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如果不学个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可不想去当女工。” 她有抱负,看出深城不断引进外资,必然需要很多语言方面的人才,于是她就勤学苦练,先自己练习,再去刷酒店的客人当陪练。 “你是怎么付得起学习语言的费用的。”哈里听秘书讲她怎么学习,也略略提到她的家庭环境比较一般。于是产生了一个疑问,英德日三个国家的语言,想要进行基础学习,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吧。 “不要钱啊。”秘书神秘的一笑,对大家揭密,“我找人拿了一份深城大学的课表,照着课表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