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节 (第2/2页)
来。 顾团长出现在甲板上,扬手招呼他,“陆岙,你快来看看,猜一猜我们的沉船点在哪里?” “稍等。”陆岙走过去,到他身前,问:“这两天有没有探过海底?” “有啊,有声呐成像资料,不过只能看海底的大概地形,沉船跟文物这种细节的东西没法显现出来。” 陆岙道:“没关系,给我看地形图就行。” 顾团长亲自带着他进去看里面的战士操作仪器。 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算太发达,对海洋知之甚少。 海水跟空气完全是两回事,有些应用在陆地上的科技,一到大海里,就没有用了。 声呐成像技术是专门用于海洋探测的技术,不过这技术也不怎么成熟。 陆岙看底下深深浅浅的色块,也就能大概看出哪块地方隆起,哪块地方凹陷下去。 陆岙看了好一会,“还有更清晰的图片吗?” 技术人员有些紧张,连忙摇头。 陆岙:“这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一厘米比三百米。”技术人员说道,“我们基本把您所猜测的海域都探了一遍,这是第一个点,没有发现可疑物。” 陆岙:“这倒不一定。” 顾团长马上问:“你发现什么了?” “我再看看。” 陆岙又看了许久,最终指着图上一个隆起的部位,“我感觉沉船在这里的可能性比较大?” 技术人员立刻问:“为什么?” “感觉。”陆岙道,“看海流,地形,综合起来,我觉得应该就是在这里了。” 顾团长立即拍板,“那我们先试试这个地点,不行再换地点勘探。” “先去看看吧。”陆岙道,“给我一套潜水服,我亲自下去。” “要不你今天坐潜水器下去?我们节约点时间?” 人潜水的时候,基本全身暴露在海水里。 潜得越深,人的压力越大,在一百多米的海底中,人的肺可能就缩得极小。 为了防止出现潜水者病,每个潜水者上浮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好速度,慢慢上浮,哪怕花上两小时,五小时,甚至一天时间。 陆岙下去一趟,为了不引人怀疑,他最少需要两小时。 而使用潜水器的话,大概十七八分钟就够了。 潜水器里面的人完全不必考虑海水压强给人体带来的困扰,下潜与上浮都很快速。 陆岙没反对。 很快,顾团长让人将船开到陆岙指定的地点,他派了个专业的操作员,以及一位考古专家,陪陆岙下去一趟。 这次下潜全程录像,再不用像昨天一样,全凭潜水员口述,众人再慢慢想象。 小型潜水器入水。 陆岙他们以一分钟二十多米的速度往下潜。 很快,舷窗外面的海由灰蓝变成暗蓝,再变成几乎漆黑一片。 外面开始出现发光的鱼跟其他海洋生物。 操作员不得不打开灯,考古员则迅速记录,嘴里念念有词。 陆岙专注地看着舷窗外面。 “陆老师,还有十米了。” “继续下,控制一下,别下到底,我怀疑淤泥里有东西。” “没问题。”操作员操纵着潜水器慢慢下。 考古专家盯着外面的淤泥地,大失所望,“这里有古董的痕迹吗?怎么都是淤泥?” “谁知道?说不定在淤泥底下呢?”陆岙问操作员,“可以拨开下面的淤泥看看吗?” 操作员谨慎道:“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基本没问题,就是怕潜水器太粗暴了,会不小心损伤古董。” 陆岙:“采样呢?你们是不是有采样器?” “这个没问题。” 陆岙盯着前面那铺满海床的淤泥,说道:“先采集点样品试试。” “对,我们等会回去可以分析一下这些淤泥的成分,说不定能找到沉船的线索。” 操作员点头,操纵着潜水器,舀了点下面的淤泥与海水进来,收到采样箱子里。 陆岙看他操作完,道:“西南移动五米,再采一次样。” 操作员什么也不问,按照他的指示,直接移去西南又采了一次。 陆岙:“再往西南,还是五米。” “是。” “往东,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