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办厂设想 (第2/2页)
跑鞋皮鞋,又不透气又夹脚,亏他们当成宝。 “那我以后就能天天穿妈做的布鞋了。”谢秀文满足地回答。 忽然注意到儿子没在家里,就问在一边看书的弟弟。 “估计去邻居家玩了。”谢博文不在意在回答。“现在他回家的次数少,肯定有话跟小伙伴说。” 小孩子嘛!最喜欢跟同龄人玩,虽然外甥在村里的朋友不多,总有几个不介意他私生子的身份,愿意陪他玩。 在农村,只要不去玩水,也不怕孩子走丢,所以他很放心。 谢秀文想了想,觉得有理,也没放在心上。 又说起办食品厂,让哥哥当厂长的事。 这条路早晚要走,现在手上已经存了些钱,该考虑了。 既然开食品厂,肯定不会把精力全部放在面包上了,毕竟它们的销量远远比不上饼干。 还有一点,在农村,除了像自家这样家境富裕的家庭,才会经常买糕点。 普通家庭,哪里舍得花这个钱? 一般只有过年过节时,买一个糕点包用来走亲戚。 所以短时间内,还是要把重心放在农村市场,所以金枣、芝麻饼、咸烧饼、桃酥、鸡蛋糕这些常见小吃,才是重头戏。 只要打开周边的市场,那销量就大了。 “我们这些农村人才有几个钱,就算有钱了,也舍不得买这个。”谢爸爸不同意女儿的意见。“想要赚钱,肯定得卖给城里人。” 为什么女儿的面包店要开在县城,还不是那里的有钱人多? 从来没听到把主意打到乡下人的生意。 “我也觉得爸说的有道理。”谢博文放下手里的小说,抬头说道。“农村里虽然人口数量多,可是城里人更多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高档一点的东西。” 农村出生的孩子,更向往做出精致的点心,摆在装修漂亮的店里卖。 而不是去做那些卖了几十年的老几样,他现在也不稀罕吃那个。 “那你说做什么比较好?”谢秀文没想到爸爸和弟弟都有自己的想法,意外之余,又觉得可以理解,他们最近跟自己烤面包,经常在县城,见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应该也会主动了解外面的情况。 所以说人的见识就是这样慢慢练出来的,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切照着自己的了解去安排。 “开工厂大批量生产,当然得选择样式新颖,口味同样好的点心。”谢博文站起来认真地回答。“你想做农村人的生意,我却认为应该做学生的生意。” 每个家庭,当手头宽裕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这是中国的传统,永远不会变。 所以只要这些学生觉得好吃,也愿意购买,食品厂的生意就不用担心了。 “那你有具体的想法吗?”谢秀文追问道。 看来上次提起开食品厂的计划后,弟弟做了不少功课。 这是好事。 她刚才计划做农村的生意,并不是说这样真的能赚得更多。 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现在太忙,估计没太多精力管食品厂的事,这个主要靠弟弟自己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