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7) (第2/3页)
看见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我眼里的红和其他人眼里的红是同一种红吗? 表象是知觉在大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那么,我和其他人的差别在这儿? 谢之棠继续往下看。 也就是说,依赖于认识而存在的整个世界,都只是与主体相关的客体,是直观者的直观,也就是表象。 依赖于认识而存在的世界。 谢之棠又想:如果我的认识出了错,怎么办? 这另外一个真理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说出的:世界是我的意志。 事物的存在都是依托于我的感知,是客体呈现在我眼中的表象。但是我的感知出了错,事物存在依托的基石就是不正确的。 那么,我的世界也是不正确的?可到底什么才是正确? 谢之棠想了许多,开始认真的看起书来。 等谢之棠沉浸在书里,陆锦森才真正抬起头来,轻飘飘地看了谢之棠一眼。 他知道谢之棠在看他,也任由谢之棠看。 据谢母说,谢之棠是不喜欢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比起热闹,他更喜欢寂静;比起聚会,他更喜欢独处。 谢父谢母是找他聊过谢之棠的。 谢母说:我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也咨询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棠棠的高智商让他和同龄人格格不入,棠棠想得多了,说得自然就少了。 谢父接了话口继续说:谢之棠十四岁时病了一场,在医院住了九个月。也许是我们的疏忽,那九个月里,谢之棠没有终端,无法和外界联系,身边陪着他的只有保姆和护工。 那九个月里,棠棠几乎没有说话。起初我们以为他是因为生病没有精神,才没有沟通欲望。当他一直不说话,我们就慌了,立即给他做了检查。谢母说到这儿,又红了眼眶。 医生说,棠棠的声带没有问题,建议我们去找心理医生。谢母轻吸了一口气说:我们原本是怀疑棠棠得了自闭症。很多高智商的小孩都有自闭症,我们在棠棠刚表现出高智商的时候就了解过这个。但是棠棠他表现的很好出乎我们意料的好,我们就放松了警惕。 谢之棠很抗拒心理医生,他的治疗几乎无效。谢父伸出手搭在谢母放在膝盖上的手上,以肢体行为安慰着谢母但是突然有一天,谢之棠就好了起来。 他开始积极的和外界接触,谢父说:我们原以为他的病好了,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同意他休学,任由他断绝人际关系,让他专心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他开心就好。 听到这儿,谢母情绪立刻奔溃,泪水大滴地往下落。她以手掩面压抑着哭声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该这样?为什么棠棠的心理情况会越来越差,为什么他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时陆锦森只是简短的耐心安慰了几句谢母,但他是不赞成这样的教育方式的。 他们太过纵容谢之棠了。 他们把谢之棠当做宝贝,如珠似玉的宠,可生活和疾病却不会对谢之棠偏爱。况且,那时谢之棠已经生了病,病人的话是不能做数的。 谢之棠用之前的时光证明了放谢之棠一个人并不利于他的病情。 那么,陆锦森想尝试让谢之棠维持长一段久稳定的关系。 暴雨没有停歇,在窗外下了整夜。窗内的气氛却安静恬淡,虽然没有人说话,却也不显得尴尬停滞。 只有一种平淡却温暖的情绪,像雾似纱,在两人之间缓缓流淌。 时间一点一点消失,不知过了多久,保姆敲响了书房的门,陆锦森沉声说:进。 保姆轻轻推开门,没有进来而是选择站在门外对陆锦森说:陆先生,现在已经十点了,棠棠该准备睡觉了。 听到了有人在叫自己,谢之棠才从书里回过神来,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omega保姆,又低头看了看手上还未看完的书,没有说话。 陆锦森耐心等了等,见谢之棠没有反应,这才拿起书桌上的书签,走进了谢之棠拿起他手上的书把书签夹了进去才合上书对谢之棠说:快去准备睡觉,你可以明天晚上过来继续看。 谢之棠这才点点头,起身走向保姆。 直到走到门口时,才回了头说:哥哥晚安。 陆锦森也应他晚安,看着保姆慢慢关上了门,转身回了座位上,继续自己的工作。 第二天陆锦森洗漱完出门时,谢之棠已经在客厅了。 今天窗外的光倒是比昨天亮了一些,谢之棠还开了灯,坐在沙发上,听见陆锦森出门就抬起头朝他笑了笑说:哥哥早上好。 早上好。陆锦森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