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1节 (第1/2页)
都是知道捷报是从低到到,巳时初刻起,如今已经快过去一个时辰,但迟迟没来人。 这就意味着,他们中举的几率越来越低。 若等过了巳时还没人,就确定落榜了。 不过众人也都没回去,还是在门口翘首以盼,只要巳时没过,他们就还有一线希望。 就在这时, 喜庆的唢呐和锣鼓声又响了起来,而且这次不同于前几次的,声音越来越远,很快就消失不见。 这次,声音越来越清楚。 一个小童跑过来,高喊着,“报喜的人来了,报喜的人来了。” 众人的精神一震,不止是学子,家人也跟着激动起来,着急一些的更开问:“是谁?” 自是无人回答。 片刻, 便见一队人马而来,穿着衙役的衣服,手里拿着锣鼓和唢呐,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为首的人穿着红色的衣衫,长相周正,笑容满面。 心一下都提起来。 先前大哭的那个中年学子,更是满眼的期盼,尤其是看着衙役,朝着他这边而来…… 但却在他之前停了下来。 中年学子的脸上的笑容凝固,他知道住在他们前面的那家人,参加乡试的是个极其年轻的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总不会是他中了吧? 这怎么可能? 他才多大? 中年学子愣神之间。 这边报喜的衙役便也停在了阿瑶家门前,为首的男子看到阿瑶,面上还是忍不住的惊讶,这绝对是今科最年轻的举人了。 对了户籍,确定自己没找错人。 扬声高喊:“乡试捷报!恭喜丰州府青山县大柳村,孟瑶,孟老爷,高中乡试十九名。” 声音洪亮,整个巷子都能听到。 他的话说完,便又是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王氏和孟大梁是彻底的愣在了那里,到现在都没反应过来?现在他们满脑子都是。 他/她儿子成了举人老爷? 这是真的吗? 不会是在做梦吧? 倒是阿瑶神情清明,表情淡定,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这让报喜的衙役更高看了一些。 说实话,他报喜也有十多年的时间,这么年轻的举人老爷,还是头一次见呢。 也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能考上举人,看着淡定从容的样子,若非刚才对了户籍,知道这是农家出身,他真的是有些不敢相信的,要知道就是知府家人人都称赞的公子,也没有他这样的气度和心态。 “诸位都辛苦了,这是一点心意,诸位喝杯茶水,同喜同喜。”说着话,阿瑶从袖子里抽出一个红包,递给了为首的衙役。 衙役接过红包,熟练的说着恭喜的话,“孟举人如此年轻有为,日后定前途无量,一帆风顺。”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来了。 第243章 独苗 报喜的衙役, 前脚这才刚刚离开,后脚阿瑶便被邻里给团团的围住, 而且是越来越多的那种, 除了在本就住在巷子里的人外, 还有是听到了锣鼓声而来的百姓,知道这里出了个举人老爷,还很年少,也都涌了过来, 说是要沾沾喜气, 特别是家里也有读书的人家。 虽然说他们来之前,就知道中举的是个少年,却也没想到会这般的年轻和出众。 和三年前, 还是小孩子模样不同。 十六岁的阿瑶,五官虽然不算太出众,只是清秀,但身姿挺拔,像一杆青竹,气质更是出众, 如竹清润出众, 让人忍不住感叹称赞! 果然不愧是举人, 果真不凡。 好不容易才送走了热情无比的邻里, 一家人关起门来,才是狂欢。 孟大梁和王氏激动的话都不会说了,整张脸通红, 身体也有些发抖,不是害怕,而是过度的喜悦。 “恭喜小弟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孟盼笑盈盈的对着阿瑶说道。 做为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她是轻易不能抛头露面,故而刚才一直躲在房间里,不过这个院子就这么大,该听到的她也已经听到了,早也激动的不行,若非还有一丝理智在的话,怕早就冲出去了。 “六姐同喜。” …… 这次的乡试,新添七十六位举人,阿瑶排在十九名,这个名次算是相当的考前,再加上他又是这届中最年少的一个,因此,放在他身上的关注度可比解元还要高。 没办法。 解元已经三十出头,早已成亲生子。 那像是阿瑶,名次不低,人长得也可惜,最重要的一点是,还未定亲。 他的婚事瞬间就成了香饽饽,上门打听的人不计其数,不过都被阿瑶以年纪还小,需要认真读书而给拒绝了,态度十分的坚决,没有一点转圜的余地,让众人很是可惜。 不过也有人不肯放弃的,其中放榜那日,大哭的那个中年男子杜成就是一个。 见阿瑶的态度坚决,不好忽悠,况且婚姻大事,一般也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住的也近,杜成便走了迂回路线,直接找了孟大梁和王氏。 而且是分工合作的那种。 杜成去找孟大梁套近乎,让妻子去寻王氏说话。 别说,还真的险些让他成功了。 尤其是王氏。 杜妻带着女儿,说是过来道喜,但她话里话外都在夸自己女儿,年方十四,貌美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