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182节 (第2/2页)
两名孩童。 王妃柳氏攥着帕子的手指一紧,却仍是没有抬头。她怕自己掩饰不住仇恨的情绪。这近在咫尺的,便是她的杀父仇人。 周济尚且是个未满一岁的婴孩,懵懂无知,躺在婆子怀中,只是愣愣看着穆明珠。 穆明珠细看了他两眼,察觉到柳氏紧张,一笑道:“我本来辈分就高,如今更升了一辈。”便命樱红呈上早就备下的礼物来。 原来是给周清与周济兄弟二人的长命金锁与福寿银镯。 英王周鼎忙欠身道:“谢过姑母。” 王妃柳氏仍是直挺挺站着。 英王周鼎在旁拉了她一把。 她才如梦方醒般,欠身拜倒下去。 穆明珠看了柳氏一眼,忽然亲自动手,取了红绸布托盘上的那对小银镯来,倾身上前,给那周济扣在了手腕上。 周济睁着两只圆滚滚的眼睛,给陌生人捉住了手,先是一愣,继而手腕上一凉,竟没有哭,仍是盯着穆明珠看。 穆明珠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缓步走出了陵园。 直到穆明珠的身影消息,英王妃柳氏才终于喘过一口气来,忙扑到那婆子身前,看孩子如何了,手上用力,要把那对银镯撸下来。 英王周鼎横抱住她,低吼道:“还不快送王妃回府?!”生怕她在四公主穆明珠跟前闹出事端来。 暮色四合之时,天空淅淅沥沥落了秋雨。 穆明珠坐在回程的马车中,隔着车帘望着外面渐渐黯淡下去的天色,听着车轮碾过积水的声音,一张脸上满是淡漠。 她拼尽了全力,想要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子。 如今却落得要与那样一个襁褓中的婴孩相争。 何其可笑。 秋雨声声,寒入心扉。 穆明珠拢了拢衣衫,荡开心神,挑起车帘一角,望向昏暗漠漠的雨幕,忽然想到,这样寒凉的雨夜里,若是睡前饮一盏热腾腾的玫瑰牛乳,当是最好不过。 一念至此,自然便随之想起齐云来。 不知少年身在梁国何处,又将于几时归来。 同一时间的密河上游,齐云正骑马南下,一袭黑衣劲装,无惧风雨。他的马很快,四蹄落下便溅起一朵朵水花。而他不断扬鞭催马,似乎犹嫌不够迅疾。 他的目光黑亮,像是能透过无边雨幕,穿过两国分界线,一直望到他心之所向处。 “大人!您稍慢些!”在他身后,暗夜的雨幕中传来一道呼喊声,“我家郎君跟不上了。” 齐云归来,竟非独自一人。 第172章 暗夜风雨中,齐云为首的三五人小队,才骑马穿过两国交界的荒原、进入大周境内,立时便有梁国巡查的兵马赶来。 这些甲胄精良的梁国骑兵,显然不是寻常的边防士卒,寻着线索一路追着密河上游,雨水绵密、夜色又黑,没了“猎物”的踪迹,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折返汇报,一路守在边境最后的马蹄印记处、等着来自梁国皇宫的指示。 是夜雍州境内亦是风雨交加,穆明珠听着雨打屋檐的声音,梦中也睡得不安稳。 次晨醒来的时候,雨还没有停。 穆明珠拥被而起,有些庆幸这场连绵的雨在秋收之后才来。 这一年雍州的收成极好,赋税比例没有改,但因在籍人丁翻倍、自耕农比例增加,州府所得税银反而比往年都多,而百姓手中也有余粮。 她把心思从芜杂的政务上挪开,呆着脸看了半响落雨,披了一件外袍,自己拎了门边的罗伞,缓步往马厩行去。 这是她自幼的习惯了。 因母皇喜爱勇健之人,她也勤习骑射,有时间的时候,还会亲手梳洗所乘骏马的毛发。后来渐渐的,她也爱上了给马打理毛发这件事,在这种简单不需要思考的劳动中,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也许是昨夜为雨声所扰没睡安稳,也许是穆国公、邓玦之事悬而未决令人担忧,也许是朝中再立储君的呼声令人烦恼…… 穆明珠又来了马厩中。 正中的马厩,宽敞干净,里面站着的那匹黑美人,乃是齐云送她的十四岁生辰贺礼。 穆明珠轻抚黑美人的背,想起不知人在何处的齐云。 因往来通信不便,除了约定的暗语,旁的也不好提及。 忽而一声高亢奇异的叫声,把穆明珠的思绪拉回来。 她循声望去,却见乃是当初为了与谢琼结识,在驴市上故意买的几头驴子,如今都关在角落的马厩里。 穆明珠莞尔,随意走过去,递了一束草过去,喂那几头驴子吃。 看管的侍从也不敢拦着。 她喂着驴子,一抬头,却见不远处的黑美人凝望着她,温顺美丽的大眼睛里似乎有哀怨依恋之意。 穆明珠至此心情好起来,便又往那黑美人旁边走去。 然而这些外面买来驴子却不是驯养调教好的马,吃着鲜美的草料,一见穆明珠要走,立时甩头跟随。 穆明珠没有防备,给那为首的驴子一抬头,正好撞在下巴颏上——冲击之下,叫她上牙磕在下唇上,顿觉一阵麻痛。 侍从慌忙上前,拉开那驴子,又伏地请罪。 穆明珠待到唇间疼痛过后,拿手指轻轻抚了一下,好在没有出血,便摆手要那些侍从起来。 樱红忙凑上来看了,关切道:“怕是要淤紫的……” “无妨。”穆明珠不以为意,道:“又不曾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