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_第156章 接连不断的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接连不断的梗 (第2/2页)

运行的火车么,智商实在感人!”
  “你们看到的剧,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成语。鬼子三勇士举木头拦火车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做‘螳臂当车’的成语;甩飞出去的鬼子抱住火车头冒烟筒,又让我想起了‘炮烙之刑’;火车头前的鬼子被一脚蹿中裆部,让我想到了‘致命打击(鸡)’......”
  “啧啧,羡慕楼上的成语储备。”
  “细节还是不错的,高架桥和铁轨枕木都是民国风格,不知道剧组是在哪儿找到的。还有鬼子三八大盖开射的时候,后座力和枪烟也呈现得很自然。”
  拍摄《举起手来》的时候,在《地雷战》做过副导演的黄飞继承了那股子细节严肃劲儿,所以拍摄出来的剧版《举起手来》其实是比原版的电影要讲究不少的,至少没有出现铁路两旁有电线杆、水泥枕轨这些穿帮镜头。而且鬼子要么说日语,要么说日式中文,反正鬼子对话没有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所以虽然剧里面有很多不正经的夸张抗战镜头,但该做到的时代质感细节是做到极致的。
  要李南池的话说:这就是要用最一本正经的镜头讲最夸张的故事。
  李南池在密密麻麻的评论区继续往下翻,各种讽刺的声音也不少:
  “怎么说呢?有些失望,两位顶尖抗战导演竟然拍出这种无脑片?所谓的抗战喜剧,呸,特么就是神剧!”
  “鬼子都是无脑,我方则是武力拉满,有种大学生暴揍小学生的即视感。”
  这些声音下,有自己的铁粉自发反击这种讽刺。
  “我觉得没必要深究这些,工作压力已经那么大了,看得舒服不就行了?”
  “都说是抗战喜剧了,肯定不是抗战纪录片那样子的了。”
  “池大和阿飞两位导演出道就不是走严肃抗战剧路子的,地雷战地道战里一些抗战镜头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
  翻了一会儿评论圈后,李南池心中大抵有数了。
  意料之外的是,李南池随机点了几个评论的id号进去后,根据围脖内容判断多是一些年轻人,这说明这会儿看这部剧的多是一些年轻人。
  这固然有芒果的玛瑙独播剧场本就是专门针对年轻收视群体的因素在内,但换言之,年轻人本就是影院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多数评论反馈让李南池彻底下定了寒假执行《三毛流浪记》拍摄计划的决心。
  收起手机,李南池拍了拍姜苗苗的肩膀,“睡觉吧。”
  “噫!你这说的什么话?!”
  姜苗苗眉头一腻歪,嘴巴张着,眼睛眨巴了几下,看着李南池的眼神有些不对。
  要和自己睡觉?!
  她也不知道自己此刻心中是什么情绪。
  不是拒绝,也不是期待。
  对于李南池的情感,其实姜苗苗也处于一种朦胧之中。
  看到李南池和其他女生有说有笑,比如那个宋清儿,那她心里也会不舒服。可要说什么男女关系,她也没有认真的去想过,就感觉这种一起做事儿一起成长的感觉挺好。
  小学三年级之前,彼此天天一起玩,虽然三年级后自己出了国,这让彼此不记得了,但重新相逢在大学,这种重新相逢的惊喜感让彼此的关系有种“少小离家长大重逢再识”的快乐感。
  李南池对眼神奇怪的姜苗苗打了个响指,“想啥呢?怎么?你想睡沙发,让我去睡床?”
  “想得美你!”
  姜苗苗眼神躲闪着,她知道自己想多了,尴尬的从沙发上一下跳起,抢先一步蹿到了房间内。
  “啪嗒!”
  天空制造基地,灯光熄灭。
  这个夜晚,《举起手来》的第二集已经开始播放,等第二集播放完毕后。
  “战术白给、惯性定律、动量守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螳臂当车、炮烙之刑、致命打击(鸡)......”
  一个个从电视画面衍生出来的梗在这个凌晨深夜,随着诸多评论开始发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