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1节 (第3/3页)
时期的摩崖石刻,至登山后,便看到远处有三座亭子,朱允炆笑道:“来这云龙山,可不能不来这放鹤亭。” ??马恩慧也算是博览之人,眉眼之间笑着:“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贤妃夸赞:“皇后竟能背下这苏东坡的《放鹤亭记》,当真了得。” ??朱允炆看着歇山飞檐,古朴幽雅的放鹤亭,开口说:“朕欣赏‘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这一句,这世间,唯变是不变。苏东坡能豁达乐观,怕也是知晓人间变化诸多,当不能抵时,那就竹杖芒鞋,也说怕谁。” ??马恩慧咯咯笑过,眉眼一转:“唯变是不变,倒是说尽人间千万事,但臣妾唯望皇上不变初心。” ??“哈哈,背负初心而来,又岂能丢了去?” ??朱允炆豪爽地说。 ??放鹤亭已无鹤,但在不远处还有招鹤亭、饮鹤泉,招鹤亭视野开阔,观览山河,倒是舒坦。 ??四人歇息过后,便起身前往兴化禅寺。 ??云龙山兴化禅寺,可谓是淮河以北著名的佛教之地,虽不如南京天界寺,但也是香火旺盛。 ??兴化禅寺虽然起建于洪武朝,但兴化禅寺内供奉的阿弥陀佛大石佛并非朱元璋让人开凿的,而是起源于北魏政平年间,距建文朝已近千年。 ??大石佛依山石而凿,高三丈六尺,为一露天佛首(此时大石佛还没胳膊和胸的,那是清代人添凿的)。 ??估计是老朱不希望佛首风吹雨淋,想搞点文物保护工作,加上佛教徒请示,便命人打造了一个覆盖大石佛的殿堂,殿堂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是禅林奇观。 ??看着如此壮观的佛像,马恩慧、贤妃都不由有些震撼,倒是朱允炆感觉很是平淡,想想乐山大佛二十一丈的高度,再对比下眼前的三丈多,实在不好说它大。 ??浑厚的钟声响起,传荡在天地之间。 ??一个身着茶褐色禅服,身披白色袈裟的僧人急匆匆地从朱允炆身旁走了过去,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又转过身来看去,当朱允炆那张脸映入眼帘时,顿时面色苍白,手中提着的草药包跌落在地上,嘴角颤抖着,旋即跪了下来…… ??ps: ??9月结束,10月大婚! ??哈哈,惊雪10月3日结婚,这段时间在筹备婚礼,事情多,实在是没办法爆更。 ??因为从杭州到山东来回需要耽误,加上结婚,国庆期间没办法保证太多,尽量两更。国庆结束回来,会补上欠下的更新,之后爆更一两个月,以回馈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惊雪愿大家国庆快乐,谢谢你们都在。 ??第七百三十章 好好活下去吧 ??汤不平看着跪在地上的僧人,目光中闪烁出一缕杀机,旋即又隐藏起来。 ??朱允炆走了过来,没有伸手去搀扶,只站在一旁,看着远方说:“到时候了,前面带路吧。” ??僧人面色苍白,捡起地上的草药包,眼神中透着挣扎与痛苦,重重点头:“好。” ??出了兴化禅寺,沿山间小路慢行,约莫有半刻钟,僧人停下脚步。朱允炆等人看着不远处,以竹修篱,两间竹屋,小院方正,透着干净与清幽。 ??“皇上,请。” ??僧人抬动篱门,站在一旁。 ??朱允炆走了进去,马恩慧与贤妃打量着院子,一桌三凳,并无其他,倒是在靠近篱笆的位置,还有一晾衣竹竿,挂晒着三件小小的衣裳,与两件大人衣裳。 ??“沫儿。” ??僧人喊了一声。 ??竹屋里传来脚步声,沫儿款款走了出来,先是看了一眼成为僧人的朱有爋,之后便看到了负手而立的朱允炆,平和的马恩慧与贤妃,还有眼带杀机的汤不平。 ??“草民见过皇上,皇后,贤妃。” ??沫儿没有半点惊讶,上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