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6节 (第2/3页)
要种地的,不是去送粮食的,来回一趟大半年,谁愿意干这苦差事? ??商人,只有为利追逐的商人! ??边商这里出了问题,他们无利可图之后,会退出,他们退出就会从根基上毁掉开中法,开中法不能正常运转,那边境就收不到商人送来的粮食,边疆没粮食就会给朝廷要,朝廷就得找人送粮食…… ??一重重问题,一重重都是成本,归根到底,只要大明还需要使用开中法,就必须让边商这一环得到利益。朱元璋如此一个小气的老板都知道这一点,给其留下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可现在有人不想让边商得利了。 ??“亏,要亏多少?” ??朱允炆问。 ??陈大山苦涩不已:“我们二人,以两千大引计,一引本钱是五百文,合计本钱一千两。眼下出仓钞困难,加上来这扬州已有三个多月,依旧没办法出手仓钞。再这样下去,想要以六百文一引是不可能了,五百文我们都愿意卖出,若还是卖不出去,只能每引四百文,甚至是……” ??朱允炆皱眉。 ??亏损生意也要做下去,只是为了不亏掉全部。 ??不少人可能会骂这两个人:你们蠢货啊,扬州卖不出去仓钞与盐引,你就不知道换个树挂绳子,比如去南京?去苏州、杭州? ??两浙盐场也是有盐,有内商,有水商的嘛,非待在扬州吗? ??事实上,他们还真的只能待在扬州。 ??大明行盐是有区域限制的,哪里产出的盐,只能在哪个省,哪个府卖,这是有规定的。相应的,边商手里仓钞自然也是规定好了将仓钞换为盐引,支取盐的地点。 ??对于北面的许多边商而言,他们仓钞想要出手,唯一支持他们以仓钞兑换成盐引的地方,那就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天下之大,但能给这些边商办这件事的,只有这一家,想要拿着两淮的仓钞跑到苏州、杭州去,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只能在这里守着,等着,耗着,直至在绝望中选择主动降价,然后亏本离开。 ??朱允炆虽然不是生意人,但也清楚价值规律,清楚市场规律,天下不可能掉馅饼,商人也不可能亏本做买卖。 ??义不行贾,仗义疏财,要么是家财万贯不愁吃穿,要么就是为人豪爽,脑子不好使,绝大部分商人都是纯碎求利的,无利不起早,无利谁干活? ??后世绩效奖励来奖励去,荣誉奖励已经让位于物质奖励了,商人也需要物质奖励来激励,也需要拿钱养活掌柜、伙计和家人。 ??开中法眼下还必须运行下去,不能让这些人放弃边商的身份。 ??朱允炆沉思良久,开口道:“内商不愿意接手盐引,应该是有人在这背后捣鬼吧,会是谁这样针对我们边商?” ??“谁?还能是谁,不老松呗!” ??陈大山咬牙道。 ??朱允炆皱眉:“这不老松是谁?” ??“你竟然不知道不老松?” ??陈大山与楚翰都惊呆了。 ??朱允炆解释说自己是新成为边商的,第一次来扬州,这才消除了两人的疑惑。 ??陈大山叹了一口气,严肃地说:“这不老松,可是一位厉害的老翁,姓刘、名詹,听说其极有背景。” ??刘詹? ??朱允炆怎么也想不出来,扬州知府衙门里似乎没有叫这个名字的。 ??第七百零九章 朱允炆要收盐引 ??没印象。 ??朱允炆沉思了稍许,轻声说:“虽我是第一次来扬州,但衙门中人还是知道一些,可从未听过刘詹之名……” ??陈大山见朱允炆疑惑,便苦叹:“刘詹这个名字很少有人提了,转而名作不老松。此人极有背景,听说曾侍奉过太祖爷,后被委任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同知,但其仅仅做了两年,便告老致仕。自牙行再开之后,其影响越来越大,就连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运使、同知都需要卖他个面子,听闻批验盐引所与巡检司都有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