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0节 (第2/3页)
应该不成问题。 ??朱允炆开口道:“朕召你来,需要你去一趟山西。” ??胡濙有些惊讶,自己今年才考上进士,好不容易留在京师,虽然只是兵科给事中吧,但好歹也是京官,这怎么突然被“发配”地方了? ??“微臣愿往。” ??虽然很是抵触,但胡濙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肃然答应道。 ??不答应也得行啊? ??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只能拉低自己的形象。 ??既然拒绝不了,那就只能干脆利索地接受,好歹能有个印象分。 ??朱允炆很满意胡濙的态度,让双喜将茹瑺的文书转给胡濙,待胡濙看过之后,便说道:“内阁、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已形成秘密决议,准备调山西卫所军士进入陕西剿灭白莲教余孽,还会在大同关外备战鞑靼与瓦剌。但只做这些事,还不足以将影响扩大,所以,朕找你。” ??这是胡濙第一次接触如此高级别的秘密文件,也是第一次听闻到朝廷最高的机密,不由有些激动,连忙回道:“微臣愿为马前卒,为皇上效命。” ??“马前卒,哈哈,朕让你去山西,可不是让你从军的。” ??朱允炆笑道。 ??胡濙有些迷茫,自己是兵部的人,皇上又说山西准备动用大军剿灭白莲教余孽,除了“参军”貌似没其他的选项。 ??朱允炆嘴角微动,徐徐说道:“朕打算派你去山西,担任山西宣传司郎中,专司舆论宣传之事。” ??“宣,宣传司?” ??胡濙眨了眨眼,努力搜寻着记忆,在自己印象中,貌似朝廷中没有一个司是宣传司吧? ??莫不是自己初入官场,还没摸清门道? ??第四百零三章 办个大明民报 ??对于后世而言,舆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团结,影响巨大。也正是因此,有了无数行走的五十万,专门在舆论方面下黑手。 ??在明代,乃至整个古代,舆论问题始终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虽然历代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他们单纯的认为,民心存在于仁政上,只要皇上不折腾,不要加赋税,不乱用民力,那就有民心。 ??这个观点,貌似还真的是正确的…… ??只能说古代百姓的需求很是简单,他们没学习过马斯洛同学的需求理论,一辈子只在与生存斗争,处在需求理论的最底层: ??生理需求。 ??有饭吃,有衣服穿,有老婆孩子,足够了。 ??安全需求那是啥,种地又不需要担心天上掉板砖,朝廷不来人,就是最大的安全。至于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高等需求,都是士人阶层、富家子弟所有,与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 ??简单的需求,对应的是简单乏味的生活,同时,还有无尽的空虚与寂寞。 ??很多人认为老百姓一大早出门种地,披星戴月而归,累得要死要活,没什么精神需求,那纯碎是胡扯。 ??越是底层的人,越是挣扎的人,精神越是匮乏,越是空虚,同时,也越容易被塞入一种思想,他们不会在乎这种思想是张邋遢(张三丰)仙人的,还是观音菩萨的,亦或是白莲教的…… ??遇到什么,就往脑子里塞什么。 ??佛教走到这个村落,那村落就信佛,道家深入寨子,寨子就信道,白莲教来了,那自然也得喊几声口号,支持下弥勒。 ??而朝廷呢? ??哦,忙着内斗呢…… ??舆论就是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在京师音量高,在府州还行,在县多少还能听得到,但是到乡里……基本上就是“马什么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