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2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节 (第2/3页)

孩子的,你宋礼想要抢田,信不信我们跟你拼命!

    ??宋礼叹息不断,找寻不到良策。

    ??就仅有的会通河河道来看,两岸皆是良田,拓宽河道本就要占走许多,这如果又要从老百姓“田里”要“田”,那波及到的百姓,没有五万户,也有三万户。

    ??在这几万户中,怕会有几千户人家失去土地,如此多的人家,朝廷如何安置?难道还要再移民?山西大移民还没有正式开始,户部的压力已是不小,再加一些人口,朝廷又要多花多少钱粮。

    ??“大人,百姓之事应请示朝廷,再作打算。”

    ??蔺芳提醒道。

    ??涉及不少百姓,一旦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流民出现,到时候若有人“揭竿而起”,必会大乱山东。

    ??要知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是修河引起的。

    ??宋礼将脚下的一颗石子踢至汾水中,看着激起的水花,说道:“百姓之事尚能处置,只要朝廷有决心。但眼下最困难的,还是水源。”

    ??“水源?”蔺芳不解地看着宋礼,道:“大人,汾水不就是水源?”

    ??宋礼转过身,背负双手,道:“朝廷开会通河是有野心的,你看过朝廷文书,应该知晓其中玄机。”

    ??蔺芳眯着眼,思考一番,皱眉摇了摇头,道:“下官愚钝,还请大人明示。”

    ??宋礼向前走去,对跟在一旁的蔺芳解释道:“元廷时开会通河,河道较窄,且河水较浅,一年自南向北,运粮不过三十万石,可朝廷命我等重开会通河,需要达多少?”

    ??蔺芳吸了一口凉气,道:“不低于二百万石!”

    ??宋礼重重点了点头。

    ??这就是重开会通河的难点所在。

    ??只简单疏浚会通河,并不能解决运粮问题。

    ??二百万石的年运粮指标,意味着会通河不仅要清淤泥,拓宽河道,还必须有更为充沛的水源,以支大船、重船行运。

    ??可问题是,水从哪里来?

    ??指望老天爷赏脸,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会通河周围寻找河道,将其水流注入会通河。

    ??而所选择的河流,必须在地势上相对会通河偏高一些,水量还不能少,距离也不能太远,纵览兖州府内河流,也就汾河相对合适。

    ??汾河,在此时分为大汾河与小汾河两支。

    ??大汾河起于泰安,小汾河起于济南新泰,两条河流在徂徕(cu,lai)山西面合流,之后在宁阳北堽城,再次分为两支,主干汾水流向西南坟上,支流就是济宁城外的洸河。

    ??调汾河水为会通河提供水量,也并非是宋礼与朝廷的空想,而是借鉴元廷的做法。

    ??只是,元廷时期的会通河,只需要能走船就可以了,借点汾河支流水完全满足需要。但眼下朝廷的目标不仅仅是能走船,还必须是能走大船。

    ??再想要单纯依靠汾河解决问题,就有些异想天开。

    ??而且,受黄河决堤影响,会通河南段地势抬高,想要将汾水引入会通河,需要跨过梁山、安山,没有了旧河道,想要经过这两处山丘,并不容易。

    ??“郭守敬在元廷也算是河工大家,依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宋礼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宋礼仰头看去。

    ??蓝天白云,是个好天气。

    ??“大人,若是借汾水不可行,我们必须另寻他法。”

    ??蔺芳终明白问题之难,超出了自己想象。

    ??宋礼无力地说道:“另寻他法,说来简单,可又如何去做?”

    ??想要找到合适的水源,岂是说有就有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