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节 (第3/3页)

    ??行,你们不来是吧?

    ??不来当官,那就杀了吧,看看你来还是不来。

    ??真的是人才匮乏到了极限,朱元璋也没办法,粮长都扔官僚序列了,这都不够用,这群读书人还给自己添堵。

    ??走投无路,朱元璋只好一边兴科举,一边打造自己的新官僚。

    ??而这个新官僚养成所,便是国子监。

    ??国子监前身为国子学,一开始没有校址,就在内府大本堂教学,后来朱元璋将国子学设在鸡鸣山以南,于洪武十五年,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东临小教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有龙舟山,右有鸡鸣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里,灯火相辉”,便是对明初国子监规模之壮观的真实写照。

    ??在明代初期,国子监确实培养了一批可用之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子监是完善的。

    ??朱允炆知道古代的传统教育问题很大,尤其是明代的官学教育,问题更大,所以朱允炆选择了王绅。

    ??王绅没有辜负朱允炆的信任,不仅在国子监站稳了脚跟,更借“国旗、国徽、国歌”的国本之事,赢得了一大批监生的支持。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思考,王绅完成了《国子监十大弊病》疏。

    ??朱允炆仔细看过每一条,直至文末,回过头再次审阅,反复看了三次之后,才抬头看向王绅,认真地说道:“这封奏疏,当入史册!”

    ??王绅肃然道:“臣只愿国子监昌盛,成为朝廷人才之重地。”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这国子监十大弊病,可谓是犀利至极,直指本质,日后革新,人才鼎盛,你当为首功之臣。”

    ??王绅暗暗激动。

    ??朱允炆再次低下头看去,惊叹于王绅的独到与敏锐,收起奏疏,说道:“你且回国子监,朕需要与内阁、礼部商议下国子监之事。”

    ??内阁郁新、解缙、张紞,礼部尚书陈迪,翰林侍讲姚广孝分坐左右,传阅过《国子监十大弊病》疏后,陈迪送还奏疏,道:“皇上,此奏疏对国子监弊病可谓鞭辟入里,只不过有些观点太过偏颇,有可取,不可取之处。”

    ??朱允炆用手指叩了下桌案,问道:“陈尚书所言不可取之处,为何?”

    ??陈迪肃然道:“《国子监十大弊病》疏中言及,当下国子监教授内容,仅限《四书》、《五经》及有关律令,应拓至农、商、匠、军之领域。恕臣直言,国子监乃为朝廷选材,应与科举考核匹配,不可擅增内容,徒加监生负累。”

    ??“你认为,监生无需修习四书五经之外的知识?”

    ??朱允炆轻轻问道,目光中有些失望。

    ??陈迪直言道:“皇上,国子监监生日常已被排满,已无时间修习其他课业。”

    ??朱允炆微微闭上眼。

    ??说起后世的应试考试,都是千人踩万人踹,可谁能想象,明代科举与官学的教育,比后世应试考试还应试数十倍!

    ??唯科举论,一切服务于科举。

    ??先说清楚,科举就考四书五经,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

    ??好了,从三岁识字开始就背这几本书,课外读物都是杂学,非正统的,你看它做什么?

    ??难道想要做一个杂人?

    ??无数大明的读书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也只不过是为了研究透这几本书的奥秘。

    ??如果你问他们如何救灾,他们会摇头,一问三不知。如果问他们不能完成朝廷使命怎么办,他们会说杀身成仁,然后找个地方自尽。

    ??缺乏变通,迂腐至极,满口仁德,实无一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