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文途_第四百六十五章:佛门岂可有真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五章:佛门岂可有真语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家学派的演说越发激烈。

    ??按照规矩,此次参加论辩的人员以抽签来决定演说顺序,若是一遍结束,那就按照定好的顺序再次轮回一遍。

    ??这样一来,如阴阳家、小说家、名家、杂家这类参与人数较少的学派就非常舒服了,因为参加的人少,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能有一两次演说的机会。

    ??不像儒家、道家、佛家这些人数饱满的学派,整整三天下来,每个人都只得到了一次演说的机会。

    ??当然,这也让他们不得不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视若珍宝,在演说前做足了充分的功课,光是每个人的手写稿就有半尺之厚,晚上大比结束,还没上场的人会将白天听到的理论总结归纳,再次对稿件进行修改。

    ??所以,每到晚上,移通城内随处可闻士子低声颂念稿件,模拟演说的声音,此起彼伏,遍布城中各个角落。

    ??因为这三日姚若愚一直都在闭关感悟灵武合一,所以都是由宋凯、许烜熔、邹布衣、郭奉节等人代为巡视校园,发现并记录那些有天分才华的讲手。

    ??倘若这些讲手是寒门士子又或属于无根无源,那宋凯等人立刻会让暗部对此人进行调查,确定来历没有问题且品行无陋后,便会迅速对对方进行招揽。

    ??当然,除了他们,还有其他相邻的势力也派了人来搜罗人才,楚王府、徐静淼及相邻的如北碚、潼南等地,都是派遣手下过来。

    ??各方势力一起出手,各有优势劣势的情况下,大文到最后也仅仅招揽了四十七名能力不错的士子,其中大多是寒门出身,没有靠山背景,只能寻一家大势力以求晋身之所。

    ??不过这四十七人里面,还有三位世家豪绅出身的贵族子弟。

    ??他们分别来自永川、铜梁、武龙三地,家世不凡,只是因为仰慕大文由微末崛起的事迹,所以慕名而来,其中来自永川的陈金波更是主动拜见了许烜熔,希冀能够在大文入仕。

    ??而这些人中,在这些天演说中表现最为出色的,正是当日在秋水楼引得郭奉节折节招揽的淮南女学士徐艳丽。

    ??此女是以杂家子弟的身份当众演说的,虽然无论是郭奉节还是许烜熔都对此女到底是否出身杂家抱以怀疑,但是不妨碍她数次演说时的精彩言辞,吸引了极多拥趸。

    ??而在第三日傍晚的时候,负责统计各学派最终所得票数的官吏已经将名单递交到了许烜熔案头,虽然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但是对于大局估摸着已经影响不大了。

    ??邹布衣、郭奉节、文远才、白俊儒等人因为参加了演说,为了避嫌而没有过来一起看名次,所以最后只有许烜熔、宋凯和嚷嚷着也是文邦重要官员的吴雪三个人坐在博士楼顶,翻阅着各家学派的名次。

    ??作为华夏中名望最盛的儒家,得票数也毫无异议地达到了第一,有三千七百二十四票。

    ??不过让众人半惊讶半淡然的是,名次排到第二的竟然是佛家,足足有两千八百五十六票,而非兵、纵横、道、法等各家学派。

    ??再往下,依次是法家、道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

    ??法家主张以法纪治国,这与极多喜好秩序的士子不谋而合,所以虽然不是法家子弟,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将票投给了法家。

    ??至于道家,身为华夏第一本土教派,拥趸自然极多,之所以会落后于儒、佛、法三家,很大程度是因为三清山、大悲慈斋等道派相互拆台,最终令得各方演讲的环境太过恶劣,听众往往没等听完就受不了环境而离开。

    ??纵横家大多主张联合南蛮和文邦等附庸国,先攻大金,再破蒙古,这种论调对于川渝本地的这些终年忍受金国兵灾的百姓来说,自然是最喜欢的。

    ??而让人惊讶的是,参加大比的各家学派中,这千余年几乎在民间都没什么声息的农家,竟然得票的数量极高,以区区三票的差距仅次于纵横家,这是因为农家主张农业兴国,深得农夫们的支持,倒是农家理论中关于贬商兴农的说法,惹得不少商贾愤慨。

    ??而在这些参赛的学派中,排名垫底的竟然不是那些早已经销声匿迹多年的学派,而是如今华夏大地上单论声势或许仅次于儒、道两家的墨家。

    ??当年春秋战国后,汉朝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坐大,力压百家。

    ??除了道家以超然姿态隐居世外而逃过一劫,其余如法、兵、农等家无一不被儒家压得喘不过气来。

    ??唯有墨家果断急流勇退,收拢势力居于隆兴府,表现出仅仅参与商业的势头,这才躲过了儒家席卷华夏的狂潮。

    ??这次百家讲坛,墨家也在大比开始前的一天深夜才赶到移通城。

    ??带队的是墨家长老墨子常,不过让人诧异的是,墨家这次前来其目的竟然不是宣扬墨家理念,而是在讲堂内推销自家研发的各类机关。

    ??自动耕田的机关牛,能够搬卸重物的傀儡,清洗衣物的搅拌桶,墨家几乎将这次百家讲坛当成了一次展销会,极力宣传着自家的商品。

    ??古代人力为先,之所以会有士农工商之说,就是因为古代科技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